【篮球控球能力培养】
篮球运动从1891年发展至今,已经有129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
初始阶段(1891年至1920年代):简报的改进
改进和提升期(20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项目批准和进入竞争阶段
普及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全面普及
全面跨越期(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迈上新台阶
创新攀登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
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篮球巨头有1972年的张伯伦/中锋;1984年的乔丹/得分后卫;1996年的艾弗森/得分后卫;1996年科比/得分后卫;1998年的姚明/中锋;2002年的易建联/大前锋等等。
通过篮球运动发展的纵向阶段,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篮球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是从上世纪80年代(文革后)以后,90年代以后,社会对篮球有了更多的认识,从主力球员的位置和打法不难看出,篮球主要还是以大个子为主,控球技术较少展现。其中艾弗森尤为不同,他把控球技术展现到了极致,把控球和传球的关系艺术化了,这也是很多中国球迷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对于篮球迷来说,乔丹是高高在上的神,而艾弗森更像是一个可以触摸的榜样。如果这两个人合二为一,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篮球技术之一,控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从控球的功能性和表现性两个角度来简单概括一下。首先我们要了解篮球技术的三大核心能力:第一街头篮球游戏中锋教学,投篮(控球和投篮);第二,爆发(控球和传球);第三,速度(控球和移动)。控球和三大核心技术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所以控球的功能性是公认的,这里就不做过多解释了。
表演型控球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首先篮球起源于游戏,在70年代之前整体观赏性较差,以对抗为主(参考美式足球)。之后7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篮球逐渐调整规则,比如增加3分球、扩大场地、增加“24秒违例”等规则,大大提高了篮球的观赏性。因此,时至今日,篮球除了竞技对抗外,依然有表演元素,比如全明星赛、球员出场方式、常见的压哨球。
控球就是在这样的基础环境下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一些球员因为自身性格、训练环境等原因,将自己独特的打法带入了篮球世界,给球迷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从此,除了扣篮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华丽的控球也成为了我们可以追求的目标。
【街球控球发展】
20世纪末,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中美两国的文化互动进一步升温。1995年篮协与美国IMG(国际管理集团)的合作,加速了中国篮球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式街头篮球文化也随之而来,广告、光盘、海报、音乐、服饰等生动的文化特征开始出现,给了我国年轻的篮球爱好者巨大的冲击。其中,夸张的控球动作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年轻人纷纷追捧、模仿,大家熟知的吴优就是其中的代表。
街球从此走进我们的生活,控球、服饰、音乐是其显著特征。街球概念其实就是字面意思,街头篮球,中文翻译成野球。但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国家文化差异,部分年轻人将文化元素放大,如强调控球、服饰等,导致街球概念与篮球主流文化产生矛盾,从而延伸出不同的呈现方式。实战街球、街球FS、花式篮球就是在矛盾中诞生的,而它们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篮球的市场化(2005年肯德基全国三对三篮球赛,参赛人数达6.5万人)。
在这个阶段,夸张的控球技巧是区分普通篮球爱好者与街球选手最重要的标志。街球选手除了模仿美国街球名将外,还热衷于创新自己的控球技巧。街头联盟就是当时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的组织,拍摄了大量的控球技巧教学视频,至今仍可在网上看到。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控球技巧外,一些非控球技巧(如手指球旋转、胸部球滚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些非控球技巧也是街球的重要标志。
2010年代后期,随着主流篮球文化逐渐成熟,相对狭隘的“街球文化水土不服”愈发明显。但与此同时,实战街球的参与者们也逐渐意识到篮球的本质,将鲜明的控球方式逐渐淡出了实战街球的主体。街球开始调整自身的表达方式,慢慢融入主流篮球文化。虽然仍能看到一些球员保留着带有鲜明传统街球符号的夸张控球和打法,但不得不承认,这已经不再是街球的主体,而只是个别现象。
街球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宽泛的,不属于小众群体,只要你对篮球控球技巧有一定的追求,日常生活中打篮球是你的习惯,都可以说你玩街球。街球不是名词,而是动词,我们不能用控球来定义什么是街球,打篮球和打街球,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街球这个词来自于美国,显得更高级一些而已。街球控球的实际对抗和表演也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实际对抗逐渐发展成训练基本功的体现(具有一定表演成分),表演逐渐转变为街球FS(花式部分)。
中国街球文化的发展在受到篮球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街头篮球游戏中锋教学,也在不断自我调整,还在寻求融合发展的道路上。相较于日本街球的发展,由于日本篮球主流文化不强,实用街球和花式街球能够保留更多早期的文化元素街头篮球游戏中锋教学,并发展到一定程度,因此从发展阶段来看,比我们差一些,但由于篮球主流文化的限制,它们未来的发展空间也远不及我们。
【花式控球养成】
首先我们来看花式篮球。花式篮球的定义比较宽泛,世界各国、我国南北方对花式篮球的呈现方式都不一样。主要原因是篮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有非常明确的文化符号和规则边界;但自由式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我们很多时候理解为自由。所以当篮球和自由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社会上就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比如实战表演、蹦床扣篮、控球、球旋转、身体移动、多球、柔韧性等等。呈现方式之所以如此多样,主要是因为各个地区主要的篮球文化、商业活动、人文文化都不一样。本质上,只要篮球打得好,就可以叫花式篮球,因为它真的很自由。
在我们对花式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看花式控球就会更加清晰。20世纪70年代以后,篮球运动对规则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对抗过程中技巧的应用,为一些球员展现个人控球技巧提供了基础条件。这导致非职业球员也尝试以多种形式进一步呈现控球(花式动作),直接吸引了青少年篮球爱好者的模仿和学习。这种运动风格一般被称为街球( FS),以控球为主,夹杂少部分身体动作和球的转动动作,后来被命名为Old style(OS)。
由于传统的“街球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人,街球FS也发生了变化。最本质的变化是将球场分开,创造出自己独立的比赛模式。变化的主要元素是技术、音乐、服装等,命名为New Style(NS)。这次变化主要在南方地区:2009年广州传统街球队HIM组织交流,2010年有了正式比赛CFBB,后来改名为 。NS追求速度,打破OS控球节奏鲜明,注重篮球与身体的配合,加强技术风格的创新。日本的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随着游戏取向的演变,控球技术风格逐渐淡出比赛,主要原因有:一是游戏取向,控球技术创新难度大,对基本功要求高,在追求速度与稳定的比赛环境下,控球技术难以运用;二是商业推广,在文化发展初期,训练动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商业活动,但球队训练强度有限,高性能技能要求、舞台场地条件等因素进一步影响了控球发展;三是主体意识,由于街球文化发展时间较短,参与人群相对年轻,环境因素复杂,多数人不能客观认识到控球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最终导致花式篮球控球部分停滞不前。
【控球概要】
篮球运动整体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发展调整阶段,还没有完全定型。文化一直保持着创新、开放的特点,让球员有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从一开始大个子球员占主导,到现在小个子球员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未来球员个性化会是篮球运动发展的一个方向,控球技术会是更好表达个性的工具。
中国传统街球虽然发展了20年,经历了启蒙期、探索期、独立期、融合期,但至今尚未探索出一条既能保持自身特色,又能与主流文化融合的模式。美国街球与中国篮球的融合,本质上是两种文化的磨合,文化融合主要有“统一论”、“相对论”和“冲突论”三种类型,街球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模式,仍需探索。
中国花式篮球从创立至今已发展十余年,以控球(旧式)为基础的运动已从球场中分离出来,而身体(新式)则在商业活动的推动下在舞台上不断拓展,支撑起文化的初步发展。然而商业活动已无法支撑文化的持续发展,目前篮球教学活动将是新的突破点。如何利用花式篮球的特点,有效融合主流篮球文化,是花式篮球的探索方向。
从技术层面看,控球是衔接篮球主文化的唯一符号,文化的发展已经完全依附于篮球主文化,但技术呈现形式却背离了篮球的本质,这是现在最大的矛盾,我们渴望创新,但科学创新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