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北美基督教青年会秘书长莱昂来华,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来惠利。
10月5日,赖惠礼到达上海,随后周游中国各地。经过反复考虑和比较,他最终决定把天津作为基督教青年会发展的重点区域。他给北美基督教青年会负责人写了一封信:“天津是中国新式教育的中心,在这些学生中推行基督教青年会,就是为了做一些影响新中国未来伟人的工作,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图】北洋医学院和北洋大学里有一些基督教学生组成的文学社团,他们都讲英语,我们可以在这些学生中做一些紧急的工作。”当年11月11日,在白河结冰之前,赖惠礼夫妇乘船抵达天津紫竹林码头。
12月1日,北洋大学校长安德烈佩在天津北洋医学院欢迎来惠理。12月8日,来惠理在北洋医学院第二次讲学,并成立了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中文名称为“天津学堂暨青年学生会”。
此次会上,赖惠丽与美国会员们一起表演了一场专为此次会务而设的篮球比赛,这是篮球运动第一次出现在中国。
篮球运动最早被提及是在1896年1月4日出版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报》上。文章特别强调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天津 篮球群,说:“没有大量的户外运动,任何学生都不可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学习。有了这些运动,大脑才能更好地工作,而不会感到疲劳。每个年轻人都应该在星期六下午四点钟做一小时的户外运动!你打过‘篮球’吗?快来参加我们的篮球比赛吧!”【图】一周后,1896年1月11日,《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会报》又刊登了一条消息:“今天下午将举行篮球比赛。我们邀请所有对体育感兴趣的年轻人在四点前来参加比赛。”
在天津青年会的带动下,北洋水师学堂、电报学堂、陆军学堂等天津学校相继开展篮球运动。赖惠礼在《中国青年会早期历史回忆》一文中,记下了自己对天津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印象:“打篮球前,须束辫子,剪长指甲,脱去衣袍,放下书生的严肃天津 篮球群,代之以愉快活泼的态度,对篮球很有兴趣,一时篮球成了群众性运动。”[图]1896年3月28日,天津举行了中国篮球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比赛。此后几年天津 篮球群,天津青年会组织了天津学校联运会、天津市校际运动会、天津年会等,北洋大学、水师学堂、陆军学堂、电报学堂、官立中学、新学堂、高等工业学堂等均参加了比赛。在这些比赛的基础上,篮球运动初步成型。
不久之后,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篮球发明者詹姆斯·奈史密斯的学生、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蔡乐儿来津,担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主任。在他的指导下,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建立了指导体育教学和竞赛活动的教育体系。蔡乐儿还经常到天津及华北地区的学校担任义务指导员和裁判员,引领篮球运动在中国逐渐普及。【图】1911年,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与南开学校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场篮球赛,参赛队伍有基督教青年会普通中学、南开中学、高等工业学校和新学书院。1914年,位于东马路的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新馆(今天津少年宫)落成,中国第一座室内篮球馆也在这里诞生。 1916年1月26日,天津各学校代表队议定举行为期一周的天津学校联合篮球赛,此后逐渐形成了以各大中小学为主的篮球格局。